某咨询公司“文化落地”线上工作坊全流程解析
编者按
Leaderette
加瓦“铁三角”团队教练mini线上训练营为了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专门设计了“案例共创会”机制,即由学员或助教们提出案例共创需求,邀请本组,乃至全营同学、助教、督导参与共创会,共同分析案例,进行问题诊断,明确项目合约,设计工作坊流程,最终有机会团战交付。
本篇文章作者晓惠是5期mini营学员,她在企业有10多年的管理经验,在训练营期间,在助教、督导的支持下,与本组同学们成功交付了一场“文化落地”线上工作坊,这其中不仅有项目方案和形式的多次迭代,而且有线上交付遇到的尴尬与突破!真实的团战项目,让教练团获得了心态和能力的双重丰收,也见证了助教及督导在关键时刻的“神操作”。
本篇案例报告,我们可以了解项目的全周期操作细节。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从团队教练学员的新视角,让我们全然了解到真实商业项目交付过程的付出,以及在其中的收获及感受,跟随小编一起欣赏吧!
项目背景
企业概况
某咨询公司,成立于2012年,公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有清晰完整的企业文化阐述。2021年8月,通过公司内部集体共创的方式,将三个价值观由“价值创造,专业精神,成就导向”调整为“价值创造,专业精神,彼此成就”。
自2020年至今,客户业务疫情影响较小,学发业务逐渐超过咨询业务;2020-2021年,部分核心人员离职,对团队成员有一定影响。
创始人希望通过这次工作坊,理一理公司的目标,对价值观进行详细定义,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为员工赋能,让人心凝聚。
工作坊参与者
教练对象 | 公司各部门共21名员工 | |
教练团队 | 总教练 | 惠荣 |
助教 | 欧文,May,亚丽,婷芳,晓惠,何媛 | |
专业支持 | Pony,钱勇,叶闻 | |
督导教练 | Nancy |
项目合约
经过关键访谈与小组讨论,教练团将此次工作坊合约确定为:
理性目标
将三个价值观向下细分,凝练为九个词汇;
感性目标
增进团队成员彼此间的了解,让大家的心离得更近。
案例共创
01|第一阶段:需求确认
接到客户需求后,主教练先与项目发起人进行沟通,此后与教练团对齐基本信息,接下来由教练团集体访谈客户,深度了解客户需求。
在访谈中,创始人讲述了企业发展的历程,业务以及团队的情况,表达了对团队的期望——公司能诞生一批大师级的人物,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团队成员亦师亦友,从公转改成自转,有发展动力,有情感连接,有成就感。
02|第二阶段:问题诊断
客户处于专业咨询行业,目前并没有遇到具体困扰,此次工作坊更多是既定计划,对企业文化进行更新与完善。
之所以请外部机构介入,是希望通过教练与咨询的不同工作方式,更多地关注到人与情感,增加团队对价值观的感性认知与心理认同。
03| 第三阶段:合约确定
根据访谈结果,教练团认为此次工作坊目标较为明确——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将更新后的价值观进一步细化,为每个价值观找到三个关键词,共创出九个价值观词汇。
同时,根据客户的诉求,为此次工作坊设计了一个感性目标——增进团队成员的深入了解,增加彼此的情感连接。
04|第四阶段:方案设计
访谈结束后,主教练进行了方案设计,与教练团进行了3次以上集体共创,对方案进行多次修改与调整。
方案最初定为1-2天,后调整为线上5小时。如图为最初方案,最终方案详见“工作坊执行”部分。
工作坊执行
经过多次讨论与修改,最终工作坊交付如图:
时间 | 流程 | 具体内容 | 方式 | 成果 |
13:30-13:45 | Check in | 手指操 | 手指运动 | 身心投入 |
操作要点与执行感受:非常简单的手指操,现场效果好过我的预期。教练一边以身示范,一边透过屏幕与大家互动,开启了真正的暖场和入场。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客户方的投入与配合,这也是一个测温工作。 | ||||
13:45-14:00 | 日程介绍 | 创始人发言讲述工作坊目的教练团介绍日程安排与参与原则 | 分内容讲述 | 参与原则 |
操作要点与执行感受: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创始人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创始人的发言,如同他在访谈中一样真挚清晰简练,为工作坊做了一个很好的开启工作。 | ||||
14:00-15:00 | 看见彼此 | 分小组讨论:我是谁/我的梦想 | 团队列名 | 小组故事板 |
操作要点与执行感受:这个过程中,因为画布被移动出现了小小的混乱。让我们感动的是,客户第一时间来安慰我们,让我们不要着急。随着主教练的“在场”,教练团的迅速补位,局面很快恢复正常,大家一起拥抱了这个不确定性。这个环节我觉得稍长了些,可以调整为30分钟,让大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要促动小组产出,助教可以自己为例,讲述触动人心的个人故事,以促进小组成员更加打开,更多联结。 | ||||
15:15-15:50 | 愿景联结 | 团队成员共同回顾愿景画面 | 画布浏览 | 情绪情感 |
操作要点与执行感受:在这个环节,教练团将去年的愿景共创照片贴在画布上,带领大家共同回望,回顾初心。在这里,由参与者向未参与者进行了信息同步,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情绪的流动。也是在这个环节,我感受到这个团队的郑重与认真,文化共创对他们来说不是形式,不是务虚而是务实,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 | ||||
15:50-16:40 | 价值观故事 | 分小组认领/讨论价值观故事记录最感动的一句话或是词汇 | 故事讲述 | 词汇/语句/故事 |
操作要点与执行感受:这个部分是整个工作坊的核心,也是之前反复讨论和修改的焦点。我们希望经由这个环节,让熟视无睹或是不为人知的故事浮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听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一位资深顾问讲述了带新人的故事,他花了很多时间去培养后辈,我问他怎么会如此耐心开放,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交付更高品质,大家从不同层次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这个故事非常打动我,也引发了同组更多的故事。 | ||||
16:40-17:50 | 价值观萃取 | 小组分享词汇语句与故事集体萃取价值观词汇 | 同类合并分类整理 | 九个价值观词汇更细化的部分解释 |
操作要点与执行感受:这个部分讨论非常热烈,感受到团队的执著——希望找到真正有代表性的价值观词汇。由于观点不一致,收敛工作一时难以完成。当时我感觉时间不够用了,一度有些担心。然而团队非常投入,训练有素的咨询顾问们,在一个小时之内萃取了价值观,按一、二、三级目录做了排序,不达目的不罢休,可爱有趣又令人心生敬意。我也很好奇,最终的结果会调整成什么样。 | ||||
17:50-19:00 | 愿景升级Check out | 带着新的理解期待的未来**,我想对你说 | 头脑风暴结束圈 | 视觉强化连接情感能量封印 |
操作要点与执行感受:进行到这里,我们已经在线上共处了四个小时。很感谢客户的真诚投入,并没有出现明显疲惫的状态。不过,教练团也在讨论,要如何进行“**,我想对你说”这个部分。我的意见是,如果要节省时间,可以用瀑布流的方式,这样时间是并行的。而主教练选择了串联的方式,用30分钟的时间让大家逐一表达。我觉得这个选择是对的。工作坊结束之后,客户方不断有反馈发来,能看到情绪能量一直在继续发酵,这也达到了我们的初衷。 |
项目回顾
回顾整个工作坊,我们觉得这个项目相当成功。无论是现场的产出、意外的处理、灵活的调整、教练团的协作,都是一次相当不错的交付。
项目交付之后,客户方陆续给了我们一些反馈——大家提交的工作坊总结。这次工作坊不仅得到了预计的产出,也激活了大家的情感表达,完全达到了当初的预计。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整个项目简要回顾:
01 团战的美好
整个项目过程中,教练团保持了紧密与频繁的沟通,过程中各自发挥优势,每个人从不同角度为方案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工具的选择上,大家都相互进行灵魂拷问,“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环节会怎样?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经过几轮的修改,方案逐渐轻简与清晰,不再是工具流程的堆砌,而是根据工作坊的整体目标、客户的特质、每个流程的产出进行最优配置,并确保每个环节的自然衔接。
比如“看见彼此”环节,原本的方案是:“我最糗的一件事,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经过多次讨论,将此环节的方案更新为:“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讲述你的一个梦想”。
它的目的有两个:通过喜欢的动物,呈现成员的喜好与价值观;通过个人梦想的唤起,过渡到团队的梦想与愿景,与接下来的“愿景回顾”环节衔接更为自然。
像这样的方案更新,一个人是很难做到的。团队互相叩问启发,同时相互赋能,使得并不轻松的工作,显得没有那么艰难。
同时,由于有多人协作,工作能够进行适当分配,彼此也能互相补位。在这次工作坊中,我们启用了Teamind画布,客户方对这个工具不是很熟悉,在现场操作时发生了画布严重移位无法使用的情况。幸亏Pony及时启用了备份画布,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画布,使得进程没有受到影响。
02 适时的调整
团队教练不同于培训,不能按课纲机械交付课程,而是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需要关注情绪和能量的变化,通过“人”这个中心实现最初的目标。
比如,“看见彼此”这个环节。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理性现实的成年人来说,尤其是思维严谨的咨询顾问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连接到内心的梦想。于是,在听了两个“梦想”之后,我在小组内将之更改为,“回顾你能够记起的6岁以前的梦想”。
听到这个主题,小组内一个成员分享了自己两三岁时的一个梦想——要成为一名女将军。这个真实、可爱的梦想,通过分享者真挚、热忱的分享,激起了其他成员早期的梦想,团队能量明显提升了。
由于是线上交付,超过3小时的参与会带来疲惫与懈怠,这次启用了Teamind画布,以用视觉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并用手指运动的方式进行两次身心调整,确保了长达六小时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的注意力集中与高参与度。
从草案到终稿,方案进行了无数次调整。现场交付的版本较预期多少有些偏差,有些环节去除了,有些流程深度不足,但我们接受了这些调整,拥抱了过程中所有的变化,也迎接了小确幸。
03 大量的投入
不得不说,投入是巨大的。
完成这个0.5-1天的工作坊,教练团人均时间投入12小时左右,每次参与讨论人数平均以8人计,教练团集体投入时间大约100小时。思考与其他准备时间未计入内。
而其中以主教练的工作最为繁重,这个工作坊中主教练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召集教练团成员,就客户需求、设计方案,工作分配等,发起并主持6次以上会议;
设计并修改方案。此次修改方案大约3-5次;
制作PPT以及相应Word文档,包括文字逐字稿;
进行Teamind设计与调整。
不计与教练团协作的时间,主教练个人时间投入估计20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这个6小时的工作坊,教练团共有11人参与,前期累计投入120小时左右,现场合计投入50小时左右,前后累计投入170小时左右。
时间 | 主题 | 方式 | 时长 |
3月16日 | 客户调研 | 小组同步与讨论 | 1小时+ |
3月16日 | 客户访谈 | 教练团集体访谈 | 3小时+ |
3月17日 | 草案讨论 | 小组共创 | 2小时+ |
3月18日 | 方案讨论 | 小组共创 | 2小时+ |
3月18日 | Teamind设计 | 部分成员 | 2小时+ |
3月19日 | 助教团彩排 | 小组讨论 | 1小时+ |
3月19日 | 文化落地工作坊 | 在线工作坊 | 5小时41分 |
04 督导教练的神操作
依然是团队协作的美好,督导教练既投入又抽离的视角,给予教练团非常的体验。
在即将交付的前一天,教练团召开小组会议,以期每一位助教了解始末,了解流程、互相协作。因为前后信息较多,并非每个人都全程参与,信息难免有些不对称,教练团未必能够清晰每个环节的意图与设计理念。那么,如何让大家更清晰呢?如何检验是否清晰呢?
这个时候,Nancy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原本安排由主教练讲述流程,这时Nancy做了一个干预——请主教练静音,由一位助教讲述过程。她邀请主教练以抽离的视角感受整个过程,并询问主教练自己跟流程融合的程度如何。
经过这个环节的体验,主教练调整了一个流程的时长,她觉得在整体中时间占比过高了;同时感受到这个流程与自己的融合度,也就是人剑合一的感觉。
非常有趣又有益的一个环节与体验。
05 需要提升的部分
回顾整个过程,我觉得有两个部分需要提升与注意。
1)访谈环节
3月16日晚上的客户访谈,已经较之前有所升级,比如确定了主访谈,也对问题进行了设定。但依然存在着过度提问,问题不清晰不聚焦,意图不清晰等情况。我个人的感受是,近3个小时的访谈,有一半的问题不需要,另外这种轮番轰炸的方式,非常容易让客户疲惫,且不容易深入与连贯。
我们的调整方案是:选1位主要访谈者,1位辅助访谈者,分维度进行提问;其他教练的提问,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供访谈者选择使用;提升教练能力与状态,从而提升访谈质量。
我意识到,访谈与合约非常考验教练的基本功,在这方面需要持续精进,争取用最少问题最短时间,提取客户的主要问题。同时,访谈不是教练对话,要大胆使用封闭式问题进行假设验证,以加快访谈的进程。
另外,要注意向客户学习。访谈结束后,客户方给了我们一个反馈——作为专业咨询顾问的创始人提到,如果是他会问这两个问题:“如果不做这个工作坊会怎样?这个价值观跟战略有什么关系?”
这个环节对我很有启发——向客户学习,及时与客户沟通,得到真实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2)业务理解
作为团队教练,我们需要了解客户,理解业务,了解系统。这是一个文化落地项目,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有多少?客户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的交付能完成哪些部分?
作为流程专家,我们需要理解内容,从而对流程进行设计与优化,确保它的有效性。我觉得我们的理解是不足的。
庆幸的是,客户是企业文化专家,他们不但自我驱动,也让我们得到了很好的学习。
在这个工作坊的执行中,通过创始人的诠释和团队的表达,我真正体会到“成就导向”与“彼此成就”的区别。前者是以目标为中心,以事情为中心,而后者是以人为中心的。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根本的跃升。
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团队教练的价值,也意识到它对于传统咨询和培训的升级,未来的市场是充满无限可能的。
个人收获
01 拥抱不确定性
团队教练是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变化,需求的变化,方案的调整,人员的变化,意外的发生等等。团队教练要有开放的心态,能够面对和接受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共舞,创造新的可能。
02 教练功底的重要性
无论是访谈、方案设计、团队协作还是现场交付,无时无处不体现着教练能力与教练状态的重要性,工作流程是枝叶,底层逻辑靠状态。要想在现场有80分的交付,需要场外120分的努力与付出。
03 协作的美好
在这次协同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真诚的开放的沟通与协作,无处不在的“yes…and”精神,彼此承托与支持。我的每一个灵感,都被充分认可与认真对待了,而这份真诚的回应,又激发了我后续的灵感,这是真正的共同创造。
04 向客户学习
个人教练有一个重要环节——与客户合作,团队教练亦是如此。作为教练,我们相信客户是完整的,是有智慧的,要尊重客户与相信客户。比如,向咨询顾问学习高效访谈,向咨询公司学习文化建设,这是一个互相学习与促进的过程。
05 相信客户
任何时候,相信客户是有资源的,能够创造更多成果的。比如这次带组,原本安排助教有更多带领工作,经过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减少这个工作,把原本应该团队做的工作交给团队,助教更多是促动和护场,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客户意愿度很高,讨论集中高效,并不需要过多干预。
06 相信自己
教练们通常对自己要求很高,要相信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带着这份相信与客户工作。与所有的工具流程相比,自己才是最好的工具,在场内完全与客户同在,感知能量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与场域共同作用,交付最恰当的成果。
文章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vJuiq7kGuLpYSxtPvArT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