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项目交付的“五层次之美”——新零售《战略解码》项目拆解
背景介绍
2023年6月,加瓦教练中心总教练汪慧老师带领加瓦教练团一行7人,为某新零售企业20多位高管层开启2.5天的《战略设计及解码》工作坊。
1场2.5天工作坊,4大挑战:
挑战一
对于企业接下来的战略方向,核心高层看法不一
挑战二
中高层之间无法有效上传下达、无法做到信息无缝交流
挑战三
各部门之间联动少,协作难,无法面对共同目标形成one team的共识。
挑战四
团队单点思维模式,面对新挑战,无法从系统角度形成新战略思维框架
加瓦教练团,凭借过往丰富的500强企业管理经验、过硬的团队教练及企业咨询服务经验,在汪慧总教练的带领下,完美交付了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大战略”工作坊!
下方文章就是本次教练团成员——昭曦老师,坊后萃取的团队教练如何做到向内而生,向外交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一场战略工作坊中,咨询和教练的边界是什么?
在业务共创时,团队教练如何游走在内容&过程、理性&感性中既投入又抽离的?
大师级的教练是如何与不确定性共舞的?
团队教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一切可为不可为,背后的根本又是什么?
带着以上好奇参与了汪慧老师为某新零售企业交付的《战略设计与解码》工作坊,再次见识了一位轻盈、自由、灵动、开放、直击人性的大师级团队教练,
是如何让工作坊流程和三高五力模型像水一样,化为无形,去借事修人;
是如何一次又一次恰到好处的搅动、赋能,让客户深深臣服的同时又产生深刻觉察;
是如何用一双慧眼用一颗玲珑心看见和体悟参与者内心的“怕”,又将“怕”翻转为深深的“爱”,洞穿本质,直击人心。
在这一场工作坊中,我不再拘泥于学习教练的术,术,唯熟尔。当我既投入到小组教练角色中,又保持一份抽离视角去观察汪老师的手法时,在我内心,居然频频生发出一种【美】感,美,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美,让人惊艳、神往、陶醉、痴迷。
每一场工作坊,竟都是一场无法复刻的艺术之旅。
01 |第一美:设计之美
——像导演和编剧一样去创造
一场团队教练工作坊,好的开场,就让工作坊成功了一半。这2.5天的工作坊,每一天开场的内容与结构,都不一样,有理性层面的认知升级,也有感性层面的情感调动,有工具方法的精彩讲解,也有隐喻、具身的切身体验。每一次开场,都给人一种电影感、艺术性,即便是再次面对同一个主题,同一群人,也都没有办法把某个开场设计100%的复用到下一次工作坊,就像每一次一对一的对话,无法重来一样。
好的开场,并不是按流程走出来的,而是像导演和编剧对待电影开场那样,设计和创造出来的。既要考虑到此时输出什么信息有助于拉升认知和聚焦注意力,又要考虑到这个场域中的人群需要带着怎样的体验和觉察踏入共创;既要为之后的活动环节埋下伏笔,环环相扣,又要画龙点睛提纲挈领,为一天的场域能量定下一个总基调。
比如至关重要的Day1开场,短短十几分钟,汪老师分别从心、脑、体三个层次来唤醒场域的能量:
第一层|脑-逻辑层
“调研访谈中的五大共性挑战”,用一页PPT言简意赅的客观总结了工作坊前期访谈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这个团队在战略这个议题上的挑战是什么,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并一下子就让所有参与者站在系统层面去俯视组织,而这正是战略工作坊非常重要的视角。
第二层|心-情感层
这五大挑战一一对应到了五力模型中的五种高能角色,四两拨千斤的就创造了“挑战不可怕,可以被解决”的安全感而不是面对挑战的焦虑感。同时,汪老师用太阳和深渊这样的隐喻,去激发了参与者“为了爱而创造”的情感体验。战略,不就是一种创造嘛。
第三层|体-行动层
有了认知,有了内驱力,接下来当然是要知行合一,因此汪老师快速讲解了五力模型,并告诉大家接下来的2.5天我们会如何行动去拿到解法,拿到结果。
细细咀嚼,这个开场设计真是绝妙。
02 |第二美:人性之美
——教练的本质是激发人内在的爱
战略工作坊是非常实、非常干的工作坊,有大量的针对【内容】的工作,而且这些内容假如并不契合教练自身的经历、专业范畴,而客户又急于想要一个答案时,内在能量不够稳定的教练可能会慌乱;相反,假如教练正好在内容上也是一位专家,就非常容易掉出教练位置,我们的助人之心反而无意识的跳进内容的游泳池里去工作,不小心进入咨询模式。
咨询、教练,都可以帮助客户拿到结果解决问题,无关乎对错,但身为教练,我们并不是内容专家,而是关乎过程的,是关乎关系的,是关乎对话的,是关乎对人的看见和激发的。我们是通过借事修人来让被教练者自己产生对事的顿悟,从而产生决策与行动。
所以,当客户卡在机会地图,当客户的内容产出质量不够高,当客户的高层争执不下无法做出最终的决定时,汪老师并没有跳进内容里去做培训、辅导、指点,或者调整流程,或者再搬出什么高大上的工具,这一切都是表象,汪老师不疾不徐的作用在人的层面,反馈了她所看到的团队现象,让高管自己去觉察并意识到了团队的动力和认知水平。
更妙的是,汪老师翻转了这些看似“负向”的阻碍,否则,反馈只会导致团队的能量底下、信心不足,汪老师“翻译”了认知不足、质量不高、冲突不止的背后,源于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对价值的追求,以及这份渴望和追求的底层,是对这个行业、对这个公司深沉的爱。有了这份爱的动力,一切阻碍都无法阻止我们的奔赴。
所以,当工作坊临近结尾,听到总经理很动容的说,高层在战略层的共识挑战,这是我们要去直面的。大家都很感动,这份“直面”是一种勇气,是一份坚定,更是身为掌舵人的智慧和魄力,这才是教练真正的价值所在。
03 |第三美:当下之美
——此时此地此刻,我与你同在
在这次工作坊中,总能不断见识到汪老师扎实的教练基本功,每一次经典的、美妙的对话,深深的触动到了被教练者的内心,开始两眼放光,开始频频点头感动于被看见,开始激情昂扬。
比如,在POY环节,当其中一位学员分享完他对卡片的解读后,汪老师好奇的发问:“为什么蝴蝶只占图片的一点点空间,其他的空间代表着什么呢?”被教练者不善言辞,并没有表达很多语言层面的信息,然后汪老师感知到了语言背后未被表达出来的庞大的信息,她转而问向全场:“谁来做一下他的替身,他此时内心汹涌着的情绪是什么?”
这时,“替身”说:“我能感受到前方有很长的路要走,当我们绽放时,多难我们都会走!” “图片中蝴蝶它并没有突出自己,后面有大面积背景;正如我们让客户绽放,用我们小小的力量让客户绽放,**,这是你想表达的吗?”当汪老师再次转向那位学员这样问时,只见他眼中充满了光亮,频频点头。哇~此时,现场的能量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就像种子破壳而出那样的力量,在这个团队中酝酿着,酝酿着。
再比如,冲浪环节,有一个小组呈现了大象被困于笼中的身体雕塑,汪老师上前,问道:“*总,如果重新调整雕塑,你希望调整到什么样,是客户所期待的?请你直接去调整。”经过一番调整,新雕塑呈现出了“打破围栏,引领市场”的新面貌,那种敢于打破现状掀起变革之浪张力呼之欲出。
我们总是忍不住问:汪老师,你当时这个问题太妙了,为什么会问出这个问题呀?问另一个问题可以吗?我怎么问不出这个问题呢?“我也不知道啊”,可爱的汪老师用一种最高级别的not-knowing,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教练的当下感。
教练的四大基本功聆听、觉察、发问、同在是一切的基石,又是最本质的东西,当我们真正的在当下,不仅仅是身在当下,思维在当下,心在当下,我们不去创造时间,不在思维里寻找自己,不去试图证明什么,不去渴望给出什么,允许思维的存在又不陷入思维之中,身为教练才能真正修出与万物合一的being状态,才会有当下感,才会让聆听、觉察、发问、同在在当下发生。
04 |第四美:关系之美
——建立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合作伙伴关系
人与人的本质是关系,关系是建构出来的,关系是动态演变的,关系的质量关乎我们能否携手抵达共同的目的地,关系也关乎我视自己为谁以及视对方为谁。
在一个项目里,从访谈到工作坊结束,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境,比如客户的认知没打开,比如客户向教练询问答案,比如教练不被客户理解,比如客户有很多的情绪表达等等,所有情景的处理方式都会构建出我们跟客户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我有你没有的指导关系?是你有病我来治的医患关系?是你出钱我服务的交付关系?
每一种关系都有其立场、力量、价值所在,而教练的美,在于它和客户是一种双方平等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共创关系,是一种陪伴关系,是支持客户自己来找寻到答案的。在这个项目中,在汪老师身上,我体会到了,作为团队教练,当我们面向的是一个组织,是一个群体时,也同样要去构建教练关系,而不只是“交付”。
因此,当这次工作坊中出现各种挑战,不同部门之间的情绪爆发、总裁和营销总意见无法一致、业务leader纷纷表达对总裁的不满、团队觉得日子挺好、大家一时拿不到本质解,等等等等,汪老师并不急于跳进漩涡,而是像一面镜子,陪伴客户照见前行中的迷雾,和客户合作询问客户此时你们想要的是什么,授人以渔让客户自己觉察到拨开迷雾的方法。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工作坊结束,教练团和客户开了一个反馈会,其中总裁非常直接的抛出了一个业务问题,想要听听汪老师的意见。汪老师并没有接住“我要答案”这个招,而是转而问了销售总监一个问题,又问了一个问题,在一问一答中,最后问总裁:“您现在拿到想要的答案了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陪同你一起去寻找宝藏,但宝藏在哪,只有你自己知道。
05 |第五美:生命之美
——一切干预背后都在回答“我是谁”
以上种种,都在回归一个最本质的问题,我是谁?我如何看待我自己?在工作坊中面对客户挑战的时候,教练当下升起的念头是什么?情绪体验又是什么?教练如何运用自己的念头和情绪去做出恰当干预而非观点回击?面对客户情绪宣泄的时候,教练害怕吗?能接住对方的情绪看见爱与怕吗?当设定好的流程不能发挥最完美作用的时候,教练敢于临时调整吗?当各种不确定发生的时候,教练是在寻求确定性,还是在悦纳并与不确定性共舞呢?当站到舞台中间,谁才是今天这场剧的主角呢?
很多人都很欣赏和赞叹汪老师在交付现场的轻盈、自由、开放,那正是她知行合一修出的生命状态,只有当教练自己活出来了,才能在工作坊现场去散发那股能量,否则,再完美的流程和工具都是苍白的。
每一次交付,看似在解决某个问题,实际上是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遇,教练在支持每个生命活出自己的那份美的同时,也在经由工作场景来呈现自己的生命状态之美,从而双方创造了更大层面的美。
向内而生,向外交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