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教练真实商业交付应用问答集——第二期
编者按
“加瓦教练中心”公众号开启了新栏目——《团队教练真实商业交付应用问答集系列》第二期更新来啦!
这个栏目中的问题萃取了加瓦教练团在过去4年中,为100多家企业提供商业项目交付过程中常见的疑难点,也记录了13期三高五力团队教练线下、9期线上迷你营学习项目中近800位伙伴遇到的学习难点及挑战,对实际解决组织发展各项挑战、成为专业的团队教练有非常大的价值,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如果您在团队教练应用中遇到新的问题,也欢迎您留言给我们,总教练会针对典型问题进行答疑。
第一期问答集:
团队教练真实商业项目应用问答集(一)
接下来请欣赏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二期问答集。
用户:
问题1:汪慧老师在三线冲浪环节示范的浪尖对话,也是基于逻辑层次和时间线提问的吗?这个能力的练习方法是什么呀?

汪慧:浪间对话是基于“你我他”的感知位置的对话。画布上有问题清单,可以朝这个纬度去练习
用户:
问题2:身体雕塑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一定要设计还是可以取消这个环节?
汪慧:身体雕塑的价值在于调用身体会带出内在的情感能量,从而让人有更深层的链接。如果团队成员相对比较开放,不是对这种形式十分排斥,建议设计雕塑环节。雕塑带来的神奇效果被太多mini营童鞋亲自实践验证过
用户:
问题3:我没有感觉到浪尖对话的冲击,带入不强。即使是在5C银行现场,他们的员工,让他们演客户,扮演同行。能提出什么高质量的问题,我表示疑虑。

汪慧:
1、高质量的问题不是依赖于团队成员提出来的,而应该是外部教练/顾问问出来,从而引导或激发团队站在系统的视角思考问题。
2、冲浪的目的是让团队成员从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转向站在利益干系人的立场看问题,至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精准度、颗粒度是后续利益相关方三层次诉求探询这个环节所关注的目标
用户:
问题4:冲浪的(本质)底层逻辑是什么?与其他模块的关系是什么?
汪慧:冲浪的本质是:
1、创造一个空间(单浪的六阶段、双浪或多浪)让团队成员不同观点和立场被表达、被听见,从而生发对彼此的同理心
2、通过引入利益相关方视角和教练的发问,让团队成员从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转向站在利益干系人的立场看问题,激发团队的危机意识
3、通过身体雕塑带出内在的情绪能量,增强团队成员的情感链接和一体感
冲浪对于其它模块而言相当于是地基,只有地基打得够牢,后面的房子才可能建造得更稳
这些问题确实不在清单里,是因为我脑子里一直有根弦:我要为下一pa“利益相关方三层次诉求”的深度探询做提前的准备。所以,跳槽他行和友商机会点的问题其实是在引发学员思考客户的诉求到底是什么,需要怎样的产品/服务来匹配这些诉求
用户:
问题5:汪老师,您对利益相关方三层次诉求是会在工作坊之前做分析和预判,还是放空自己,更关注工作坊现场不同角色之间碰撞出来的观点?
汪慧:我不是二选一,而是全选但是在“事前分析预判”与“现场随被教练团队的碰撞flow”这两方面的比重选择上,我会根据被教练团队的级别和认知程度做调整。
如果被教练团队偏职能部门或中基层,我会选择将重心放在“事前预判和分析”上。因为这类人群通常不具备系统和外部视角,对于利益干系人的诉求不敏感,需要外部教练做大量输入…
如果被教练团队是C或C-1级别的高认知人群,我会把大部分的心力聚焦在工作坊现场的观点碰撞上。因为这类人群在一起,永远不缺深度的观点和碰撞,但如何把ta们的“各执己见”做整合,让他们检视观点背后“假设”的局限,这是外部教练的主要工作。
最后,我有一个视角想借这个问题与大家分享:教练过程中的“放空”并不是指我们没有自己的判断,不带自己的观点(事实上人无法做到这点),而是在我们保有自我定位视角和判断之外,还给自己留有另一处“空间”,允许其它不同观点“进驻”,并让自己退后一步,去审视这两个观点的假设边界,最后,让决策(当下的干预行为)经由这样的审视后自动“流淌”出来。
用户:
谢谢汪老师,这个精彩的回答让我看到,一场成功的工作坊,不仅有有效的工具,更多是教练前期的思考分析和现场的洞见功力。
我们交付工作坊的目的,是给被教练团队“赋能”!这里的“能”,指的是能量和能力两个方面。
汪慧:工具既无法赋予被教练团队能力,更无法赋予其能量…工具只是载体,一场工作坊的成功交付,最终要靠“使用工具的人”,选择能够承载自身能力和能量的“工具”,“人剑合一”地在与团队交互的过程中完成“赋能”的过程
用户:
问题6:汪老师,您在9月27日<某教培机构《教学质量整改》项目在线“空椅子”私董会>(点击左侧文字购买)直播中对李老师工作坊1.0版本的修改非常精彩!我感觉这个修改是深刻把握住了案例中利益相关人的诉求,并在设计中去满足诉求。我想请教汪老师,如何在前期的访谈中能准确把握利益相关人的诉求呢?
汪慧:把利益相关方三层次诉求的思考框架融入血液里!在任何一次访谈中用此框架对访谈对象给出的信息做出分析,在持续实践中验证并提升分析的精准度即可。
例:“空椅子”在线私董会直播案例中园长的任务性诉求是希望提升保教团队的危机意识、激发他们主动提升教学质量的改革意愿…背后更深层的目的性诉求是期待保教团队能在价值观层面深度共识并认同保教的本质是“将爱注入”而非仅仅“贯彻教学标准”…情感性诉求是希望借由这次工作坊让大家在身份层面升维到“爱的信使”
投资人的任务诉求是让大家拥有追求更高标准的信念并产出落地路径…目的诉求是通过持续投入和改进实现C幼儿园持续领先的地位…情感诉求是孕育出像C这样优秀“孩子”的幸福感、自豪感、满足感
结论:利益相关方诉求把握的精准度,是靠持之以恒地刻意练习三层次诉求思考框架得来的。
用户:
问题7:当利益相关方的各方诉求出现冲突或者不兼容时,在流程和output的设计方面除了以sponsor为主导满足之外,还有哪些能够切入进行融合或者取舍的逻辑/原则?
汪慧:首先揭露一个真相:在任何一个商业项目中,组织内各利益相关方对项目成果的期待一定是不统一且冲突的(想想mini营5C银行的例子),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其次澄清一个观点:工作坊流程的设计和产出不是follow sponsor的主要诉求,而是教练根据调研信息识别出团队的真问题后,去影响sponsor并与之确定真合约,根据真合约设计流程和产出
最后给出一个整合差异性诉求的秘密武器:那就必须是三高五力模型了

还是拿5C银行为例:零售行行长要的是各分行经验共享(凝聚力、学习力)以及提升大家数据赋能业务的意识(交付力)、客群部要的是聚焦客户标签(交付力)、分支行要的是客群部提供精准营销线索(执行力)、总行行长要的是深挖客户经营不力的根因(交付力、执行力、凝聚力、影响力、学习力5力皆缺),一个模型整合了所有诉求,按图索骥进行项目设计即可
用户:
问题8:六盒工具可否用于人生规划设计?
汪慧:六盒工具确实是“发现新大陆”的机会,也是“建构、清晰、整理自己人生新大陆”的机会
我们是帮助被教练团队进行“六盒讨论和澄清”的体验过程,不仅仅是支持被教练团队将“实现愿景的杠杆挑战落地”,更是对被教练团队人生愿景和现实状况的整理和建构…
如果被教练团队深谙“关联—迁移—多通道萃取”的建构学习法,我们就会帮助被教练团队在完成六盒挑战落地的同时,我们会同步完成以下关联自己人生问题的探索、整理和回答:
01
我的人生愿景是什么?
02
实现愿景的杠杆挑战是什么?
03
我是在就挑战寻求破局之路,还是把挑战转化成中期目标,做出系统化结构化的实施方案?
04
我有没有从六盒练习中发现:我无法对某个盒子的策略做清晰化的产出,是因为在我的人生规划中,也缺失了对这个维度的思考和关注?
05
我有没有从“支持和被支持盒子”的“下意识选择”中发现自己人生所需支持系统的排序,并看见这些排序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尝试新的可能
06
当做了以上问题的思考后,我有没有盘点人生的第6个盒子——管理/领导力盒子,看看自己现有的个人领导力模式需要做哪些发展,让人生的短、中、长期目标及其实现过程更具连接性、整合性、贯通性…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如果在学习、练习、互动、讨论、体验中同时完成对外(术的学习)和对内(道的追索),我们才算把知识、工具整合进了自己的认知体系里,完成了自我认知的扩展、迭代和重构…
重磅活动来啦~~
由大卫·克拉特巴克带领60位国际团队教练专家共同撰写的《国际团队教练权威指南》本土前沿实践系列沙龙终于来啦

温馨提示:长按识别二维码可直接购书,购书后请联系工作人员领取加瓦线上学院7天vip